劉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27日),字伯溫,浙江省青田縣人,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。元末明初軍事家、政治家及詩人,通經史、曉天文、精兵法。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、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,因而馳名天下,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。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:「吾之子房也。」授資善大夫、上護軍,封誠意伯。正德時追贈太師,諡文成。和宋濂、方孝儒合稱「明初散文三大家」,亦和宋濂、高啓合稱「明初詩文三大家」。

移到頁首

著作

劉伯溫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文學家。他在政治、軍事、天文、地理、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,著作有:

  • 《郁離子》
  • 《覆瓿集》
  • 《寫情集》
  • 《犁眉公集》
  • 《春秋明經》

  • 《百戰奇略》
  • 《時務十八策》
  • 《火龍神器陣法》
  • 《滴天髓》
  • 《多能鄙事》

民間亦有多部與劉伯溫有關的小說。當中,有說他經常微服出巡,體察民情。亦有說他很會占卜,並著有《燒餅歌》,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後所發生的事,甚至明亡之後數百年的事。不過,由於劉伯溫早在洪武八年就已離世,使這些故事和預言的真確性不容易辨證[34]。在民間神奇傳說中,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、先知先覺者、料事如神的預言家,有「前知五百年、後知五百年」之說。

移到頁首

晚年

洪武八年(1375年:劉伯溫64歲),劉基不良於行,但仍和京官參加元旦的早朝,隨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《乙卯歲早朝》,這雖屬於歌功頒德的應酬文字,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。

正月中旬,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基的住處,商請劉伯溫將宋濂的百餘卷作品,摘選並編輯成書,又請劉基為之序。正月下旬,劉基偶感風寒,朱元璋讓胡惟庸派醫生來給他治病,劉基吃了藥後,腹中便出現了像拳頭大的石頭一般的異物。

二月中,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,婉轉地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,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,朱元璋只是講些安慰話,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。

三月下旬,病情惡化,明太祖親自撰文賜給劉基,由劉璉陪伴,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,自京師動身返鄉。

到家後病情加重,便將《天文書》授給長子劉璉,說:「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陛下,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。」

又對次子劉璟說:「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。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,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,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。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,祈求上天佑我朝永命萬年。」

又繼續說道:「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,向陛下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,但胡惟庸還在,寫了也是枉然。不過等胡惟庸敗了,陛下必定會想起我,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,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陛下密奏吧!」

最後於四月十六日卒於故里,享壽六十五歲。六月,葬於鄉中夏中之原。

明武宗正德八年(1513年),朝廷加贈他為太師,諡號文成。世宗嘉靖十年(1531年),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,朝廷再度討論劉基的功績,並決議劉基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,配享太廟。

移到頁首

滴天髓為命理學中的聖經

清初順治十五年,禮部尚書陳素庵編輯的《滴天髓輯要》中也說“滴天髓之書,乃一知命者所作,託於誠意伯劉基”。 陳素庵在《滴天髓輯要》中對《滴天髓》一書評價極高,不過同時也提到《滴天髓》“命名未雅,其論次亦頗參錯,且間有不達意者”,從文字功底來看,《滴天髓》的作者當為中下等層次的知識分子,正是陳素庵所謂的“懷才而不得自見”者也,雖有“高識渺論” ,卻也不得不託名劉伯溫,“以求傳後世”
《滴天髓》(又名誠意伯秘授天官五星玄徹通旨滴天髓)一書,相傳為宋人京圖撰,也有人說是明初劉基所作。

清代道光年間,土人任鐵樵畢生研究命學,針對當時命理學偏離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正理,混亂蕪雜,偏重於格局和神煞的問題,結合一生命理實踐分篇增注,闡微發隱,正本清源,並以大量時人命造作為例證,這才掃除迷誤,使命理學返回大道,並更加成熟。此書一出,一時洛陽紙貴,人們爭相傳抄,作為經典應用,並世代秘傳。被古人推寵為命理學中的聖經。

滴天髓對後世影響 移到頁首

《滴天髓》一書,相傳為宋人京圖著,明初劉基注。《滴天髓》之名最初見於《明史》,其《藝文志》錄有《三命奇談滴天髓》一卷。
到清初順治十五年,禮部尚書陳素庵編輯的《滴天髓輯要》問世,后康熙時期又有千頃堂木刻本《命理須知滴天髓》,可見在清初,就至少有兩種以上的版本流行於世。
然而能以嚴肅的治學精神,註解《滴天髓》的,清朝以來,功勞最大的當屬任鐵樵、徐樂吾。
任鐵樵窮畢生精力,研究註解,並針對當時命理學偏離五行生剋制化正理,偏重格局和神煞的現象,以其深厚的命學理論功底,結合一生的命理實踐,條分縷析,闡微發隱,培根敷葉,正本清源,並以大量的時人命例,廣證博引,揭開其神秘的面紗,成為研究《滴天髓》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,世代相傳,至今人們仍奉為命學經典,所以《滴天髓》就成為和《三命通會》《窮通寶鑒》《子平真詮》齊名的命學「四書」之一,堪稱中華命學的集大成之作。

移到頁首

自《滴天髓》面世以來,命學界就給予極高的評價,比如清初的陳素庵,雖然自視清高,目空一切,但站在學術的立場上,他仍對《滴天髓》給予很高的評價,他說:「其書窮干支之情、通陰陽之變,不拘格局,不用神煞,但從命理推求:愈入愈微,愈微愈顯,誠此道之專精,術家之拔萃也。」在《命理約言》中,他又稱讚說:「其筆朗而快,言理皆瞭然心手。」
並認為該書所言,應成為命家法式。命理大師徐樂吾更是頗有心得地說過:「仆研習命理有年,生平最服膺者為《子平真詮》、《窮通寶鑒》、《滴天髓》三書。」民國初年命理學家方重審認為:「此中舊籍,首推《滴天髓》與《子平真詮》二書,最為完各精深,后之言命學者,千言萬語,不能越其範圍,如江河日月,不可廢者。」 「倘能合天才、學識、經驗三者俱全,於斯道庶幾入聖矣!」

移到頁首

滴天髓注釋

任鐵樵所注《滴天髓》大約成書於道光二十八年(即1848年)前後,傳世者有《滴天髓闡微》《滴天髓征義》《滴天髓真解》《命律預言真解》等書名,這些書名,都是由出版刊行者,或傳抄者所署,並非是原來的書名。
且內容、編次、文字等均因出版刊行或傳抄者的不同而各有所異。其中以四明銀行孫衡甫出版、袁樹珊校序的《滴天髓闡微》,和由徐樂吾校正、刊行的《滴天髓征義》以及梁煒彬解讀的《滴天髓精解》最為流行。
孫衡甫刊行的《滴天髓闡微》分四卷,編輯框架以《通神論》《六親論》為兩大綱,《通神論》

包括:天道、地道、人道、知命、理氣、配合、天干、地支`干支總論、形象、方局、八格、體用、精神、月令、生時、衰旺、中和、源流、通關、官殺、傷官、清氣、濁氣、真神、假神、剛柔、順逆、寒暖、燥濕、隱顯、眾寡、`震兌、次離,共34章;

移到頁首

六親論)分為夫妻、子女、兄弟、何知章、女命章、小兒、才德、奮郁、恩怨、閑神、從象、化象、假從、假化、順局、反局、戰局、合局、君象、臣象、母象、子象、性情、疾病、出身、地位、歲運、貞元,共29章,任鐵樵在書中共引512個命例。
這樣的編輯,瑣碎割裂,如串珠斷線,內容跳脫,不相連綴。如在(六親論>的大綱奉中,卻包含了許多非屬於六親的章節,把原文內容斷章取義,前後顛倒,正如鍾義明先生所說的, 「一看就知道是由外行人所編輯的書」。
徐樂吾所評註、編輯、刊行的《滴天髓征義》則顯然具有完整的體系和結構,他把全書分為四卷,
編輯框架以《通神頌》《形象格局》 《體用精神》《徵驗》為綱,
第一卷包括:通神頌、論天干、論地支、干支總論;
第二卷包括:形象、方局、八格、官殺、傷官、從化、化象、真從、假從、順逆、反局;
第三卷包括:源流、通關、清濁、真假、恩怨、閑神、羈絆、四柱總論;
第四卷包括:六親、富貴貧賤吉凶壽天、性情、疾病、出身、地位、女命章、小兒章。
較為權威的版本為易學專家梁煒彬註解的《滴天髓精解》,書中還原了宋代京圖的原著、劉伯溫的撰注,並對全文進行白話翻譯,對原著理論做了客觀的評價,更可貴的是解讀部分幾乎是對劉伯溫撰注部分的逐句翻譯,這一點打破了以往版本解釋不足和白話文看不懂的缺陷,對初學八字的易友有極大的幫助,而京圖、劉伯溫前輩的原文再現,使得本書極具研究和搜藏價值,是《滴天髓》今譯版的精華版本,對《滴天髓》研究上有里程碑意義!